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领域造成的巨大冲击,欧洲采取了系列措施助力经济重回正轨,并通过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经济复苏计划,旨在大力支持遭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成员国及相关行业,也借此主动引领转型发展。但是,以大规模资金支持、政策补贴、价格调控等为代表的“经济干预”举措也引发欧洲经济学界的争论,认为大规模的干预政策将违背多年来欧洲自诩的“自由、开放、以市场规律为基”的经济模式。对此,法国主流经济学观点认为,欧洲积极吸取了此前金融危机应对不力的历史教训,认识到只有在疫情后向“调控型”市场经济转型才是走出危机的最佳途径。
法国经济学界认为,为应对疫情冲击,欧元区国家政府和欧洲央行实施了大规模政策干预以全力支持经济复苏,但这并不意味着退出市场经济。从大规模复苏计划、下调短期利率等,到鼓励家庭消费、降低税费及资助部分失业等措施,都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实施的,而且侧重“调控型”的政策将进一步减少风险,使政策投放更加精准、灵活。
有法国媒体认为,欧洲经济政策转型的深层次原因,首先体现在行政化价格方面。当前,相关措施是对货币政策的新实践。欧洲央行不再热衷短期利率调控,而是积极购买公共部门债券、公司债券,以及购买大量欧元区外国家债务。这意味着欧洲央行能够参与公私领域债务长期利率、国家间利率差异及优劣质公司债务风险溢价的调控,建立一种近乎可控调控的价格环境。
其次,欧洲央行的政策调整与欧元区国家政府希望推动生产迁移与产业回归的想法相关。由于生产迁移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框架内作出的选择,低生产力成本、高职业技能、大规模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等都是企业综合考量选择优势区位的重要因素。如果欧洲对企业的迁移要求与上述市场机制相抵触,就必须通过给予其可持续性的补贴才能实现平衡。
再次,以高效方式助力产业发展。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府都会通过担保贷款方式对困难企业提供援助,但在常规市场机制理论下,疫情冲击下的企业将面临竞争淘汰,由效率更高的企业取而代之,这将使欧洲企业因多年布局失衡与国内产业空心化等原因失去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为避免短期内外部冲击增大对企业工作岗位的破坏,政府更愿意通过政策干预保护国内就业。
最后,在气候政策方面,市场机制将通过价格发挥作用,较高的碳定价将会引导更环保、更可持续的企业行为。欧洲希望在未来10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在20年内减少100%,但从目前区内二氧化碳定价机制看,上述目标仍是“天方夜谭”。鉴于此,欧洲将积极通过系列干预政策,如行政法规、企业义务等非市场机制措施推动运输、建筑、能源改造。
对于欧洲当前采取的“调控型”市场经济策略,法国主流经济学界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种政策选择在疫情后“百废待兴”形势下是合理的,也将促进欧洲高层进一步思考在日趋复杂、多变的内外经济环境下,欧洲的经济转型方向与传统模式中存在的漏洞。
不过,法国经济学界提醒,欧洲经济部门的干预与调控措施也将带来一些副作用。对此,法国着名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尔图斯指出:“虽然欧洲有充足的理由调控与干预市场,但在为此将付出的成本方面准备依然不足。”首先,如果金融资产价格由欧洲央行来调控,则需要向投资者、储蓄者提供更多借款人的特定信息,但当前金融市场的信息内容正在消失,如风险溢价不再与真实的风险水平保持一致等。其次,生产迁移将带来高额成本,并对消费者不利。欧洲无差别的引导与刺激措施或将促使效率低下企业向僵尸企业转变,进而带来高负债、生产力低下、增长缓慢等风险,削弱技术进步与长期增长动力,并最终反馈至消费者。第三,与单一市场价格信号相比,气候法规存在隐性价格,将使包括运输、交通、建筑等不同领域的碳价调控存在差异,并导致能源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