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深陷贴牌卖假酒丑闻后,山西汾酒库存货值同比大幅上涨。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汾酒的库存量在2019年同比大涨151.8%,2020年上半年同样再度增长8.76%。在库存不断高企的同时,公司的运营成本却在增加。
假酒丑闻“后劲儿”大
2019年以来,山西汾酒库存暴增,业绩增速严重放缓,这与汾酒在2019年上半年被媒体曝出的贴牌卖假酒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作为大股东的汾酒集团的丑闻一定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
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了解,去年4月份有媒体曝光,一些无良商家将三无散装酒灌装后冒充汾酒,贴上“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字样,再进行售卖。市场调查发现,对外零售价高达600元的“开发酒”,批发价才30元一瓶,假酒的毛利率高达95%。而想要获取“开发酒”的授权,只需交300万元即可。
这并非山西汾酒第一次遇到危机。公开信息显示,早在1998年就发生过一起假酒案,造假人用34吨甲醇加水勾兑成散装白酒57.5吨,然后出售给个体批发商。在明知这些散装白酒甲醇含量严重超标(后来经测定,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的情况下,为了牟取暴利造假人依旧大肆销售,造成27人丧生,222人中毒入院治疗,其中多人失明。
这起案件一度使山西白酒业一蹶不振。山西汾酒也受此波及,销售大幅降低,省外市场迅速流失。也正是这个时期,“开发酒”模式让汾酒渡过了难关,迅速在白酒市场里站稳了脚跟。但同时也让良莠不齐的汾酒流入市场,造成汾酒贴牌乱象,为“开发酒”事件埋下了导火索。
销量受挫 成本高企
贴牌假冒酒丑闻被曝光后,汾酒集团的财务情况到底如何呢?
据山西汾酒披露的财报数据,汾酒集团2019年一季度总营收41.5亿元,净利润9.51亿元;2019年上半年总营收65.84亿元,同比2018年的79.02亿元大幅缩水13亿多;净利润12.62亿元,比2018年同期的9.78亿元仍增长29%。由此推算,2019年二季度,汾酒集团营收仅24.34亿元,环比一季度下滑超40%;净利润3.11亿元,环比一季度暴跌近70%。再看汾酒集团2019年前三季财务数据,总收入为93.53亿元,比2018年同期的106.4亿元缩水12.87亿元;净利润16.8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3.14亿元增长28%。
营收大幅下滑,净利润却反而大涨,很显然,假酒曝光后,汾酒集团销量受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低成本操作高价出售,净利丰厚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实际上,销售费用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在近几年很明显。2017—2019年,山西汾酒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80亿元、16.27亿元和25.81亿元,同比增长39.35%、50.65%和58.64%;同期,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37亿元、93.82亿元和118.80亿元,同比增长37.06%、47.48%和25.79%,足见销售费用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2020年半年报显示,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68.99亿元,同比增长7.8%;同期,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0.30%、28.98%。
库存增加 现金减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发现,丑闻事件后,山西汾酒的库存在持续增加。
对于山西汾酒来说,2019年的库存可谓压力山大。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山西汾酒库存货价值达到52.58亿元,同比大涨58.19%,占其总资产比例更是达到32.72%,产销率为91.6%。尤其是汾酒库存量,同比更是暴涨151.8%,产销率仅为76.14%。而在2018年,汾酒系列的库存量同比增幅为16.91%,产销率为95.54%;其中中高价汾酒系列产销率为87.33%;低价汾酒系列产销率为99.10%。对比可以看出,2019年汾酒系列产销率比上年下滑了19.4个百分点。
再与同行企业相比,山西汾酒的产销率也是处于较低水平。泸州老窖、金徽酒、舍得酒业、水井坊、迎驾贡酒产销率都超过了100%,山西汾酒甚至比老白干都低了24个百分点,比牛栏山低了12个百分点。产销率下滑、库存积压,很显然,山西汾酒去年的市场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时至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山西汾酒存货为572244.95万元,与期初的526150.58万元相比,增加8.76%。我们再来看存货明细,原材料27189.14万元,在产品15009.88万元,库存商品256438.14万元,自制半成品273607.78万元,其中自制半成品的存货同比增加42.58%。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山西汾酒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5亿元,同比下降27.23%。根据同花顺的数据,2020年二季度,山西汾酒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7名股东选择减持。在二季度,山西汾酒控股股东汾酒集团减持了330万股山西汾酒的股票。和汾酒集团同步,国有法人山西杏花村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也减持了7.2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