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揭牌运行,首批81家企业成功登陆。北交所的开市被看作中国资本市场翻开新的一页:不仅“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有了便利融资与加快发展的“专有平台”,还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新科技龙头的摇篮,并让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也正因如此,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筹备布局“中国版纳斯达克”,共享中国金融业开放红利。
开市首周,北交所市场运行平稳,81只上市股票首周合计成交212.49亿元,其中,10只新股合计成交82.39亿元,71只存量股票合计成交130.1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北交所将逐步发挥“龙头”效应,不断做活做强新三板创新层和基础层,加强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制度体系。
“我们期待北交所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与国内其他交易所实行差异性竞争、错位发展的路径,并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培养创新的初创企业发展成大市值的企业。”在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看来,北交所与纳斯达克的设立初衷和理念有相似之处。北交所的建立定位于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意在丰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机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畅通直接融资路径,但二者又有根本性的不同:北交所的“错位发展”“定位服务”都更贴合目前中国现有交易所发展格局,也更聚焦中国科技发展道路中“补短板”的需求,体现了国家政策“因地制宜”的考量。
今年前三季度,瑞银集团亚太地区贡献了集团税前利润总额的28%,而中国作为亚太经济的重要力量,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无疑是瑞银集团的坚定选择。对此,钱于军表示,中国是瑞银的重要市场,集团将积极参与北交所相关业务。
美国大型资管机构景顺投资的相关负责人直言,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投资配置机会是他们中长期关注的焦点。“设立新的交易所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信心,也有助于减少经济对银行借款和高杠杆率的依赖。北交所的对象是发展初期的小公司,公司规模比上海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的对象更小,三大证券交易所中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市值要求是最低的。因此北交所可能是这些小巨人的重要培育地。”
摩拳擦掌,静候抢跑机会的还有星展证券。在该机构负责人看来,对于希望到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既需要有相应风险承担能力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也要求这些机构要聚焦服务,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外资投行的优势在于能帮助这些拟上市企业对接QFII等合格投资者群体,为发行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股票承销方案,吸引到实力雄厚的产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
“我们近期将申请成为北交所会员。目前,我们也有北交所IPO的储备项目正在推进,预计明年项目能够进入申报阶段。”该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与律所等其他中介机构开展交流,并进行员工内部培训,以深入研究如何将北交所制度落地到操作层面。
需要看到的是,北交所企业市值较小,多数外资企业对项目的融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这可能对相关业务构成一定阻碍,但仍不少外资机构表示,正在积极申请北交所投行业务进程中。更有业内人士判断,随着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成长以及越来越多“专精特新”的企业涌现,将会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进入,外国投资者未来也将在北交所积极布局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标的。(记者晏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