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四环医药全资子公司轩竹生物获得了超6亿元B轮投资,本轮融资由阳光人寿领投,倚锋资本、中冀投资、太金资本、国投泰康、海创母基金、中银资本、晋江轩弘、陕西金控、湾信资本、德诺资本、华医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跟投。凯乘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后,轩竹生物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未来将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管线的投入建设,增强独立自主的持续创新能力。
在轩竹生物近期陆续传来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四环医药股价有着不错的表现。尤其是随着轩竹生物研发管线的持续推进,以及四环医药在低估值和众多重要资产的加持下,投资价值不断凸显。
01 解密轩竹生物的创新药管线
轩竹生物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少数能同时在小分子、大分子领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平台型创新药公司。
四环医药则是一家从事药品业务的中国香港投资控股公司,其在2008年收购轩竹60%的股份后,又在2012年完成了对轩竹的全资收购,持股100%。
2018年,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在2020年底通过并购整合致力于创新双抗、双抗ADC等多功能抗体药物研发的大分子生物药公司北京康明百奥后,轩竹生物已经具备了小分子和大分子2大研发平台。
经过近10年的发展,轩竹生物已成长为国内一流的创新药研发公司,汇聚了由资深海归科学家带领400余人的研发团队,并且形成了完整的新药研究开发体系,具有从新药结构设计、评价、确立候选化合物,到临床研究,再到新药上市申请的专业平台。
丰富的研发管线和上升潜力大的估值,让轩竹生物拥有比大多数生物科技公司更大的优势,并获得资本的高度认可。
2020年,轩竹生物获得国投招商战略投资,完成9.63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45亿元。近期又再度获得阳光人寿、倚锋资本、中冀投资、太金资本、国投泰康、中银资本、海创母基金、晋江轩弘、陕西金控、湾信资本、德诺资本、华医资本等投资机构超过6亿元的B轮投资,可见其融资能力极强。
轩竹生物融资信息
归其原因,从团队角度,主要在于轩竹生物汇聚了一流的国际化海归科学家团队,核心研发人员均曾任职于国际知名跨国药企,平均拥有超过20年的新药研发和产业经验。目前,公司团队中研发人员数量接近400人,硕博比例超过50%。
此外,轩竹生物自成立至今在创新药领域的投资已超过20亿元,尤其具备自主研发的持续创新能力。不同于一些依靠资本推动,以买入海外产品为主的biotech公司,轩竹的产品基本均为自主研发,不依赖于License in和CRO,具有持续创新、持续产出的能力。
从研发平台能力上看,轩竹生物已建成小分子和大分子两大研发平台,覆盖小分子、单抗、双抗、融合蛋白、双抗-ADC、蛋白质降解等领域,具备持续研发产出的能力。
从产品管线的布局上看,轩竹生物聚焦肿瘤、代谢、抗感染、消化等较前沿的新药研发领域,致力于1.1类创新药的开发。其中,肿瘤领域主要针对的是乳腺癌、肺癌和实体瘤等,代谢领域主要针对的是糖尿病、NASH等。
轩竹生物肿瘤研发、代谢、感染和其他研发管线
截至目前,轩竹生物拥有在研产品超过25个,有2个产品NDA阶段,其中1个(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新药安纳拉唑钠)已完成NDA申报并受理,预计今年下半年会获批上市,1个产品(已转惠升生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的GLT-2抑制剂加格列净)即将递交NDA;核心产品新一代CDK4/6抑制剂吡罗西尼、ALK/ROS1双靶点抑制剂XZP-3621均已启动III期临床同时进入临床I-III期阶段的产品11个,此外,未来每年持续将有1-2个项目进入到临床开发阶段。
整体来看,轩竹生物的研发管线极其丰富。一方面,聚焦大病种、大市场,同病种多靶点布局,能对重点赛道的靶点全覆盖,实现相关科室深度渗透。
另一方面,长中短线管线布局和覆盖较为均衡,通过利用高创新性产品与快速商业化产品相搭配,兼顾了创造性与风险的平衡,而且产品管线持续创新性强,会确保未来每年1-2个产品申报IND,发挥了其他Biotech公司不可比拟的商业化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前的研发进度,可以预计未来几年轩竹生物将陆续有多款新药获批上市,迎来产品收获期。
因此不难看出,基于丰富的研发管线和即将迎来的产品收获期,轩竹生物的估值上升潜力非常大。
为此,轩竹生物拟2022年按照第五套标准申报科创板上市。
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五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通过前文所述,轩竹生物在完成最新一轮B轮投资后,估值已达到70亿元,而研发管线上目前也有2个产品处于临床III期,2个临床II期,5个临床I期,已经符合在科创板上市的标准。
一旦顺利上市,轩竹生物将是四环医药旗下首家进行分拆的控股子公司。
可以预见,凭借强劲的研发团队、丰富的研发管线和强大的融资能力,轩竹生物作为大型药企中少数能够实现分拆潜力的创新药企业,上市后的估值无疑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02 背靠母公司四环医药,Bio Pharma潜质凸显
如前所述,轩竹生物不仅拥有深厚的产品管线储备,而且还具备产品上市后强大的商业化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母公司四环医药是中国领先的处方药龙头药企之一,已经在行业深耕20年,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及经验,无疑能帮助轩竹生物从Biotech向Bio Pharma转型,并逐步成为同时具备集研发及产业化能力的公司。
截至2021年上半年,四环医药已经拥有1000人以上的专业营销团队、超过3000个分销商以及20000多名销售经理,其中近40%只销售四环的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医院数近1.5万家,其中三级医院就有2000家,二级医院5941家,二级医院及以下覆盖6969家,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均符合公司国际化的定位,覆盖省份比例高达100%。
因此,不同于科学家创业的Biotech公司,其产品上市后面临较大的销售挑战,轩竹可依托四环医药强大的销售体系和商业化能力,构筑起完整的药物开发和产业化能力,从而有效实现研发能力向商业价值的转化。
另一方面,轩竹生物也在打造销售团队,并利用License out(授权他人)的方式,以及自建小分子、大分子生产基地,树立起市场优势。
例如,轩竹生物将大分子生物药帕妥珠生物类似药(KM118)的商业化权利转让给战略投资方双鹭药业,预计在2021年12月进⼊临床III期。此外,在肿瘤、NASH、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项目正在持续展开对外授权。
尤其是,预计在2022年底,轩竹生物开发的产品中将有2个产品获批上市,大于5个产品处于III期/关键性临床或NDA阶段,2个临床II期产品以及大于7个I期产品。同时,预计2024年会有6-7个(创新药)品种上市,2030年前会有超过16个产品上市。
此外,公司近几年加强了BD业务拓展,今年与多个国内外biotech公司合作。8月与美国HB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了蛋白质降解平台,针对三个First-in-Class的不可成药靶点开拓了分子胶管线的创新药。11月又与加拿大SignalChem Lifesciences合作,获得了高选择性AXL抑制剂大中华区独家权益,目前在海外已于Merck达成合作,即将开展与PD-1(Keytruda)联用的I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显而易见,凭借强大的商业化能力,轩竹生物的市场预期将得到快速兑现,Bio Pharma潜质也在不断凸显。
03 被低估的四环医药,投资价值几何?
参考影响估值的因素,包括团队、公司管理、项目进展、药物迭代等。无论是A股主板、港股市场,亦或是科创板,真正推动估值上升的因素均为管线进展,这也是创新药企业的立身之本。
如前文所述,自2012年四环医药完成剩余股权收购后,轩竹生物已经成为四环医药的全资子公司,而且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少有的创新药行业稀缺标的,并准备申报科创板上市。
截至12月14日收盘,四环医药总市值为140亿港元,2021年初至今股价暴涨约85%。相比于港股市场其他Biotech企业而言,市值并不高。
因此,基于轩竹生物这一优质资产,四环医药当前的估值处于低估水平。
与此同时,在轩竹生物成功分拆上市后,不仅有利于重塑上市公司估值体系、提升母公司的市值,还能增强母公司的融资能力,对子公司进行管理层激励、提高管理层效率等。
更值一提的是,四环医药还拥有惠升生物、医美板块业务和仿制药业务的现金流收入等重要资产。
惠升生物是四环医药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布局了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全产品覆盖的领先企业,拥有数十款优质糖尿病及并发症研发产品管线。
截至2021年上半年,惠升生物的1.1类新药加格列淨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第四代德谷胰岛素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及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
四环医药旗下医美平台——北京渼颜空间独家代理韩国Hugel的重磅产品、韩国第一的肉毒毒素产品“乐提葆®”于2020年底在国内获批,成为第四个获准在中国上市的A型肉毒毒素,也是韩国同类产品中的首个。这也让四环医美一跃成为中国第一梯队的医美平台。
另外,四环医美目前在国内拥有超过10款在研产品,包括童颜针、少女针、胶原蛋白类及溶脂类等产品,以上诸项代理和自研医美产品均有望于未来三至四年获批上市,与肉毒毒素乐提葆®共同构成医美产品矩阵,更好地为机构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除了进一步推进创新药发展外,四环医药还持续推进仿制药的研发进展。
目前,四环医药旗下的仿制药研发平台拥有超过百款在研产品,其中包含53项具有高技术壁垒的高端仿制药。通过加速产品培育速度和丰富现有产品管线,仿制药业务已经成为四环医药重要的“现金流”业务。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四环医药在仿制药板块中的非重点监控目录产品录得收益1190.7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2%,占仿制药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提升至78.9%。
此外,四环医药的研发管线中53项具有高技术壁垒仿制药陆续完成试验并开始报批,未来将陆续上市销售。随着仿制药业务板块已进入销售拐点,并将持续增长,无疑能为四环医药带来持续强劲的现金流。
结语:现阶段,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港股医药公司遭遇至暗时刻。但正如前文所言,公司团队、研发管线、业绩增长等都会影响到估值。
展望未来,在轩竹生物、惠升生物和医美业务加速迎来产品收获期,以及仿制药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四环医药的估值势必会有更多抬升,真正优秀的公司将在被错杀之后回归。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瞪羚社”(ID:dlcap2019),作者棕哥,文中观点不代表观点;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