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我们观察到2022年以来各机构配置需求出现分化,商业银行配置需求旺盛,是地方债增持的主力;境外机构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配力度,实现连续十个月净流入;证券公司与保险机构整体出现减持。稳增长的政策力度仍在加强,预计短期内市场将更关注宽信用的效果,基准震荡概率较大;信用方面,基准震荡过程中信用债票息吸引力会随之增加,尤其是在基建蓄力、地产接棒的过程中,可以继续关注银行资本债跌幅走势、民营地产债风险释放节奏以及城投尚存价差的区域。
托管数据概览:商业银行配置需求旺盛,境外机构继续增持。2022年1月,商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8636.83亿元,增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4077.99亿元,同业存单2818.49亿元,短融+超短融1413.14亿元;境外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692.92亿元,增持主要集中在国债656.82亿元;证券公司主要券种托管规模减持381.89亿元,减持集中在同业存单314.83亿元。
总体托管规模:年初托管总金额为117.38万亿元,环比增加11760.95亿元。2022年1月托管总金额117.38万亿元,其中中债87.96万亿元,上清所29.42万亿;环比增加11760.95亿元,其中中债增加7552.24亿元,上清增加4.208.71亿元。和上个月15151.67亿元的环比增幅相比小幅下降。
利率债托管:利率债方面,整体托管规模增量为6124.75亿元。2022年1月,(1)国债和地方债: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增加6026.15亿元,月增加值大幅回落,托管量减少和国债到期量较大有关。具体来看,国债托管规模为22.61万亿元,环比增加748.18亿元;地方政府债托管规模为30.83万亿元,环比增加5277.97亿元。(2)政策性银行债:1月政策性银行债托管规模环比增加98.60亿元至19.69万亿元,增速有所放缓。机构对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普遍减少,广义基金为唯一增持的机构,增持921亿元,其余机构环比均出现减持,其中商业银行最明显,减少415亿元。
信用债托管:信用债方面,整体托管规模增量为3677.81亿元。2022年1月,(1)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0.39亿元至2.83万亿元,2021年10月以来,企业债托管金额连续四个月下降,但环比减少幅度有所趋缓。(2)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249.88亿元,增幅同去年12月相比有所扩大,广义基金依然是增持主力,境外银行小幅减持。(3)短融+超短融:托管金额增加2427.54亿元至2.65万亿元,和上个月减幅633.97亿元相比,增幅回升较大。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是增持主力,且短融+超短融整体托管规模环比增幅的回升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增持幅度较大所致。
同业存单托管:同业存单托管金额环比减少663.11亿元。同业存单托管金额环比增速近三个月下降幅度较大,2021年11月实现7112.46亿元的环比增值,而2021年12月环比增至大幅下降至496.42亿元,2022年1月环比变动为下降663.11亿元,为2021年7月以来首次环比变动为负。政策性银行和广义基金减持幅度较大。1月政策性银行减持1662亿元,广义基金减持1965亿元,导致同业存单托管金额环比下降明显。但是,商业银行大幅增持,环比上升2838亿元。
债市策略:基准层面,信用风险缓释,经济整体回暖,但局部压力犹存。稳增长的政策力度仍在加强。预计短期内市场将更多关注宽信用的效果,基准震荡概率较大;信用方面,基准震荡过程中票息吸引力会增加,相比较年初以来高等级中长久期策略,我们建议年初尽量增厚收益,高等级拉长久期和高票息短久期双轮驱动预计将成为2022年一季度多数机构的首选。板块方面,由于常规煤钢利差已度过显著收缩周期,地产或也在呈现风险蔓延趋势。在基建蓄力的过程中,可以继续关注银行资本债跌幅走势、民营地产债风险释放节奏和城投尚存价差的区域。
风险因素:政府对实体经济扶持效果不及预期;实体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等。
本文选编自微信公众号“明晰笔谈”;作者:明明;编辑:谢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