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一路震荡调整,不过储能早盘一度逆势大涨近2%,截止收盘板块回落至0.21%,华自科技(300490.SZ)涨超12%,蔚蓝锂芯(002245.SZ)、德赛电池(000049.SZ)、立新能源(001258.SZ)等涨停。
(资料图)
从博弈角度看,今日市场延续分化整理态势,其中航运港口方向成为最大热点,但对于盘面带动效应相对有限。在市场热点较为散乱的背景下,储能、信创、数字经济方向等呈现探底回升态势,核心高标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赚钱效应。另外医药板块虽遭遇了集体回调,但亏钱效应尚可,处于合理涨多修正范畴。因此对于盘面整体的缩量滞涨无需过于担心,后续重点留意热门方向结构性机会。
据中国能源报消息,在需求一派火热之下,如今储能也闹起了“电池荒”。由于电池供不应求,已有储能企业被迫暂停接单——整年都在全国各地跑项目,但眼下不得不提前收尾。自9月底开始,类似情况颇为普遍且形势愈演愈烈。
为何会出现“电池慌”?华能清洁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指出,此次储能电池短缺是可以预见的,上半年处于成本考虑,一些新能源项目拖延建设节奏;Q4为完成年底并网要求,不得不集中购买电池。
一方面是全球电池购买需求激增,下半年为响应完成国家能源局先前规划的2022年底并网要求,加快配套储能调峰设施建设,导致储能电池需求集中释放。
数据显示,国内9月36个新型储能项目开标,总容量6.05GWh;同期44个新型储能项目招标,总计规模12.59GWh。
不仅如此,多家储能企业还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今年叠加能源危机影响,欧洲户储订单爆满。美国上半年储能新增装机5.843GWh,同比增长也接近200%,在这其中国内厂商也贡献不小。
另一方面,储能厂商还必须与新能源车“抢”电池产能。而且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规模,储能电池的市场盘子还偏小,议价能力也较弱。
有企业人士坦承,储能建设成本比项目规划时上涨了一大截,即使想尽办法拿到电池,还要给高价,算不过账来。因此,公司部分新能源项目已将并网时间后延至明年第一季度。
还有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现货已排期到明年;且即使有货,数量也非常有限,出现价高者得的情况。不过,主要短缺的是280Ah大电芯。
当前,储能电池市场中,大型储能是主要应用市场,电芯以280Ah以上为主,向更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方向发展;而户储则以100Ah以下小电芯为主,圆柱、软包、方壳封装形式均有。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80Ah电芯已成为电池厂商的布局重点之一。据GGII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11家公司已有相关扩产计划。此外,蔚蓝锂芯、孚能科技与欣旺达近期发布的扩产公告中,也均已明确提及储能电池。
因此从长期来看,刘明义认为,储能电池供不应求是阶段性的,电池绝对产能充足,随着大量新增产线达产,预计明年供应短缺问题将得到缓解。这是一个市场博弈的过程,若电池涨价太高,供应短缺,新能源企业算不过来账,有些项目宁愿不做了。
不过,从短期来看,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市场持续启动、扩大的新赛道。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落地,光伏、风力发电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随之上涨,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高,行业依然处于高景气周期。
CNESA数据显示,全球2021年已投运储能项目新增装机量为18.3GW,同比增长181.30%。其中,中国2021年新增装机量为10.5GW,接近此前4年新增装机量总量,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比例超57%。
储能产业链上游系电池组原材料,中游是储能核心设备,下游指储能系统的安装和运营。其中中游是储能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包括电池组、PCS、BMS、系统集成商等。从价值量来看,电池组和PCS占据了储能产业链中游的绝大部分,分别占比约60%、20%,市场空间最为广阔。
投资机会上,储能市场涉及的产业链交叉环节较多,浙商证券建议关注五条投资主线:1)价值量占比高且技术壁垒较高的储能电池公司,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鹏辉能源、派能科技等;
2)占据技术优势的PCS厂商,如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盛弘股份、星云股份、德业股份、禾望电气、上能电气、科士达等;
3)具备资金或渠道优势的系统集成商,如天能股份、南网科技、文山电力、南都电源、永福股份、万里扬、宝光股份等;
4)布局储能新技术的公司,受益钠电池布局的传艺科技、鼎胜新材等,重力储能中国天楹等;
5)温控设备:英维克、同飞股份等。
标签: 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