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核汇能1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开标,中标候选人中,大连融科、伟力得、液流储能、国网电科院武汉南瑞、山西国润储能五家企业入围。此前9月,中核汇能发布了2022-2023年新能源项目储能系统集中采购公告,也是今年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储能系统集采。机构指出,全钒液流电池为长时储能的优选路径,预计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量将达到150GW,国内钒电池累计新增24GW。全球碳中和一致预期下,钒电池有望伴随长时储能需求高增而快速增长。相关标的:国网英大(600517.SH)、上海电气(601727.SH)、中核钛白(002145.SZ)、河钢股份(000709.SZ)、易成新能(300080.SZ)。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蓄电储能设备,不仅可以用作太阳能、风能发电过程配套的储能装置,还可以用于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保障电网安全。从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容量可扩展性及寿命等角度考虑,全钒液流电池成为大规模储能的首选方案。
此前9月,中核汇能发布了2022-2023年新能源项目储能系统集中采购公告,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这是今年以来发布储能设备集中采购需求的第七家央企。也是今年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储能系统集采。其中标段一为1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单个项目容量为1MW/4MWh至200MW/800MWh。
11月3日,标段一公示中标候选人,分别为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从五家企业投标价格来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平均单价约3.1元/Wh,较此前开标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成本贵了一倍多,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锂电池在实际运行储能项目中寿命可能不到8年,但全钒液流电池寿命可以达到20年或更久、其单次循环成本将低于锂电池储能技术。
中国为钒生产与消费大国,钒资源自主可控。根据USGS的估算,2021年底中国钒储量规模约为950万吨(本段均以钒金属当量计),在全球储量中的占比约为40%,而从产量来看,2021年中国钒产量达到7.3万吨,在全球产量中的占比接近2/3,因此无论是从储量还是产能的角度出发,我国对钒资源均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需求场面,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基于中国发电侧(风电、集中式光伏)装机量的预测,保守预计2025年中国发电侧年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9GW。2025年钒电池年新增装机功率在悲观和乐观情形下分别为1.9GW/4.0GW,功率占比分别为7%和15%(2022年约0.4GW),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188/404亿元。
机构认为,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有望提速。目前,不少A股上市公司均在筹建大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液流电池项目已建成合计180MW/720MWh,在建合计588MW/2.4GWh。当前在新疆伊犁有一个250MW/1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正在建设。连续有GWh级别的项目招标建设,标志着液流电池在大步迈向产业化。
安信证券表示,储能市场爆发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发展提速。全钒液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长寿命、灵活、资源自主可控、绿色环保等多方面优势,主要适用于大规模、中长时储能场景。现阶段具备成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方案的厂商相对较少,建议优先关注大连融科、北京普能等起步较早、技术领先、项目经验丰富、一体化程度高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集成商。此外钒钛股份、河钢股份等产能领先的钒资源企业亦有望充分受益下游需求增长。
中信证券指出,全钒液流电池为长时储能的优选路径。预计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量将达到150GW,国内钒电池累计新增24GW。全球碳中和一致预期下,钒电池有望伴随长时储能需求高增而快速增长。
相关概念股:
国网英大(600517.SH):全资子公司武汉南瑞致力于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开发,已全面掌握钒电池改性选型技术,具备钒电池本体设计,成功研发高功率钒电池电堆和250千瓦/500千瓦时储能系统。
上海电气(601727.SH):全钒液流电池业务是由其子公司上海电气储能公司负责,已成功研制出典型产品5kW/25kW/50kW电堆,可集成百千瓦/兆瓦级集装箱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中核钛白(002145.SZ):公司7月与四川伟力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钒电解液的生产制造,实现进一步的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链。
河钢股份(000709.SZ):目前公司钒产品年产能2.2万吨,主要产品有五氧化二钒(片剂、粉剂)、氧化钒、钒铁、氮化钒铁、钒铝合金等。公司目前已具备钒电池电解液量产的能力,商用钒电池电解液制备技术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易成新能(300080.SZ):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全钒液流电池已完成试生产,目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全钒液流电池电堆300MW/年的生产规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