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三年,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
从2023年1月8日起,内地正式取消针对入境人士的全员核酸检测与集中隔离要求。由香港入境内地的人士,只需持有48小时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即可直接进入社会层面。与此同时,香港也自2022年12月29日取消了入境强制核酸检测等要求。
“通关”如期而至,资本市场的复苏能否迎来曙光?
【资料图】
保险业:过去三年“从一天10张单到一年4张单”
对于部分保险销售人员来说,“封关”直接导致生意流失。
根据香港监管要求,购买香港保险需投保人亲自前往香港签单。据Cherry介绍,自己手上的客户有90%来自内地。2018年,最“疯狂”的时候,Cherry每天可以签下10张保单,“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要叫两位同事帮忙”,她说道。作为保险经纪,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就是这些保单带来的佣金收入,佣金则与保费直接挂钩。“我们每个月发两次薪资,那时我一次就能拿到5万多港元。”
回忆过去三年的“签单”成绩,Cherry称,平均每年只能成功签下3至4张新单。事实上,并非她一人的业绩如此“惨淡”,对整个香港保险行业而言,来自内地访客的人寿保单及保费也录得断崖式下跌。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下称“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截至9月底为止的前三季度,内地访客购买个人人寿产品的新造保单数量为3349份,对应的保费则为10.02亿港元。与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相关新造保单数量下跌了98.82%(2019年同期约为28.4万份),对应保费下跌了97.22%(2019年同期为359.84亿港元)。
保险公司宏利香港及澳门首席策略总监兼澳门分公司主管汤嘉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三年,宏利一直致力于照顾香港本地客户的需要,并推出新的重疾保险、自愿医保以及储蓄产品等。
2021年年中,Cherry决定自己创业,在港开设贸易公司,主攻进出口工作。与此同时,她仍然保留着保险经纪的身份。她坦言,即使恢复通关,但自己对于香港保险的销售前景并不乐观。
但汤嘉丽对此更为乐观,她表示,宏利有信心在恢复通关后,本地与内地访客的需求增加,带动新造业务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宏利方面也希望2023年增聘3000名代理人,包括招募具有大湾区人脉的专才等,因后者更了解内地客户的需求与喜好。
地产业:通关前楼市成交量已见起色
2022年对香港楼市来说,也算不上“友好”。
在疫情、加息环境等多重因素夹击之下,香港楼市整体交投疲弱、价量齐跌。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1月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连跌六个月,降至339.4,前11个月累计跌约13.84%,创2017年7月以来近五年半新低。2022年11月私人住宅落成量也按月减少801伙,跌幅约为37.2%。
但自2022年12月起,随着预期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防疫政策不断优化,以及美联储加息步伐有望放缓等,楼市各项交投数据也开始止跌回升。
地产代理服务商美联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二手方面,全港35个大型屋苑一周成交从69宗上升20%至83宗,对比9至10月平均40-50宗/周,可见明显回升。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恢复通关速度比预期更快。”在他看来,恢复通关之后,每周的二手成交数量很可能翻过百宗大关;一手市场方面,预计恢复通关后发展商会加快推盘步伐,带动一手成交回升。
事实上,在市场预期即将恢复通关时,楼市成交就已有复苏迹象。
中原地产西九龙的一位分行代理在1月3日向记者透露,近20日成交量畅旺,“因为楼价回落,很多人来看房,二手成交量比之前11月份多50%以上,新增买家则主要以香港本地居民为主。”在他看来,恢复通关之后,楼市的交投气氛还会继续转好。
该行沙田的一位分行代理则向记者表示,“楼市最差时间已过,农历新年后料会有正面表现,而农历年前可能是买家入市买便宜货的最后机会。”
这也的确是部分买家的心理。来自内地的Cynthia告诉记者,她在香港工作了数月,已有购房意愿,“分析了买房政策,觉得性价比很高,所以一过来(香港)就开始看房。”不过,Cynthia也坦言,针对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买家印花税等对购房者资金流的压力较大。
2022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宣布,向合资格的外来人士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合资格外来人士在报告公布后在港首次置业,可于居港7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申请退还已交付的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两项税款分别占到物业总价的15%。
刘嘉辉认为,楼价回落,加上前述退税政策,都会对内地买家形成持续吸引力。“不少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士可能基于该优惠政策,趁楼价回落的时机置业”,刘嘉辉表示,发展商亦可能瞄准机会,推出内地买家喜好的新盘,这些皆可助力楼市回暖。
港股IPO:2023年股市能否搭上“通关”快车?
如果单看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似乎很难对港股IPO市场持乐观态度。
根据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资料,整个上半年,在港挂牌上市的新股不足30只。但全年来看,新股IPO的数量则达80只,总共募资1045.70亿港元;尤其在12月,超过20家公司争相冲刺在年底前挂牌。
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分会会长吕志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回望12月,市场预期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在即,加上通胀及加息有望见顶,都为资本市场注入信心。
星展银行亦指出,与内地恢复通关,将成为香港IPO市场复苏的重要催化剂,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来自内地的高质量企业积极赴港上市。“恢复通关后,不论两地工作团队的往来,还是与国际投资者的接触等,都会更加有效率。”吕志宏补充指出。
此外,为提升港股IPO市场的吸引力,港交所也在2022年针对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制度改革进行了咨询,咨询期已于去年12月18日结束。早前的咨询方案中,要求未商业化的科技公司市值为150亿港元,吕志宏对此分析认为,这部分门槛可能较高,“相信港交所收到市场反馈后,也会结合实际情况再考量。”
尽管如此,市场也普遍预期,港交所改革的落实,将在新一年里为港股IPO市场增添活力。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早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可能为2023年的港股IPO市场吸引到200亿至300亿港元的募资额,但具体情况仍需视乎市场气氛。吕志宏也认为,“多一个上市渠道可供考虑,相信对市场会有帮助。”
事实上,恢复通关不仅为一级市场带来利好,也显著带动了二级市场的表现。
1月5日收市,也就是港府公布恢复通关具体日期及细则当天,恒生指数上涨1.2%至21052.17点,为2022年7月中旬以来,首次再上21000点。
而通关后的首个交易日(1月9日),恒生指数高开逾300点后,升幅逐渐扩大至480点,早市高见21470点,创下近半年来的新高。截至收盘,恒指报21388点,涨幅近400点,全天成交额达1564亿港元。
时富金融优越投资服务部顾问黎永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恢复通关无疑将吸引内地人士来港,助益消费股、旅游股以及物流股等众多板块,恒指的上扬也已凸显“通关效应”的积极反馈。与此同时,恢复通关也将提振内地及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黎永良认为,展望后市,港股市场中长期的表现都较为乐观,预计恒指可上扬至23000点。但短期内,股市表现仍将受全球疫情变化、美联储加息动向等影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