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德在氢气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研发合作项目大纲提交通道开放。中德电动汽车创新与支持中心(SGEC)结合并协调中德两国在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合作活动和项目,此项目由德国联邦数字和交通部(BMDV)和中国科技部共同合作展开。在SGEC框架内资助的项目的目的是支持电池驱动的车辆和配备氢燃料电池的车辆的市场提升。项目的重点是相互的交流经验,中德双方可以从中受益。相关概念股:潍柴动力(000338.SZ)、雪人股份(002639.SZ)、美锦能源(000723.SZ)、雄韬股份(002733.SZ)。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成为重要突破口。近日了解到,当前我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除了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举步迈入发展新阶段外,在以山东、川渝、浙江、湖北、山西等为代表的非示范省市中,不少省市明确提出第二批申报意愿,并在产业落地方面进展颇丰。
今年7月山东发布的《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突破,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万辆,建成加氢站100座。7月1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批复同意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的通知》,认定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等5个地区为省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嘉善县、长兴县等2个地区为省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点。
7月27日,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意见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本市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按照核心零部件年度销售收入2%-5%的比例给予超额累进制阶梯奖励。企业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销售收入1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不含),按照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销售收入的2%给予奖励,5000万元(含)至1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3%给予奖励,1亿元(含)至2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4%给予奖励,2亿元(含)以上超额部分按照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奖励10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共发布7项氢能相关政策,提出支持在成都、攀枝花、自贡、乐山等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燃料电池汽车或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这些下属省市的氢能政策也已陆续出台。
由于今年多地颁发政策促进燃料电池发展,在多重政策利好因素下,相关企业也纷纷加大布局。根据启信宝数据,最近一年,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分别新增氢能相关企业211家、251家、385家。河北、河南两地一年内新增相关企业151家、123家。五地一年新增达到1121家氢能相关企业。
市场消息,近日东风商用车、中国石化、国电投湖北氢动力在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氢能源研发应用,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共同拓展氢能源中重卡市场,建设氢能源车辆产业集群。这是三大央企首次携手合作。根据协议,三方将在产品配套、平台客户联合营销、新能源“车站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等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湖北省内建立加氢站4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3000辆,打造武孝襄十和武汉—宜昌的氢能高速,共同助力氢燃料电池车辆实现示范运营。
据川财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200辆,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6.8%,1-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0.24万辆和0.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0.7%和130.7%,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延续高增长趋势。根据《氢能中长期产业规划》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万辆,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80~100万辆。
展望后市,川财证券表示,在全年销量高增和各地政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交付、投运亦迎来密集期,2022年Q3共计1346辆燃料电池汽车交付使用,其中五大示范城市群共投放超1000辆。整车作为现阶段氢能应用中较为成熟的领域,其产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建议关注燃料电池产业链布局完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相关概念股:
潍柴动力(000338.SZ):公司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广泛应用至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储能、发电等领域,已经批量投放市场。
雪人股份(002639.SZ):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已布局两块业务,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气循环泵等。
美锦能源(000723.SZ):公司已对氢能领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旗下控股子公司飞驰汽车是全国最具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具备新能源客车5000台/年产能。
雄韬股份(002733.SZ):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公司公告,雄韬股份拟共设广东云韬氢能科技公司。